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着力以“党建+”工作模式抓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力抓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一、“党建+”大格局建设
学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学院具体实施”工作格局,将马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制定人才引育优先、职称评聘优先、教学科研保障优先、经费划拨优先的政策机制,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生师比达290.94:1,落实思政课专项经费。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院,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马院开展调研座谈,深入思政课堂听课,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专题研究马院建设,在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党建工作贯穿融入学院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制定学院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发挥党组织在重大事项上的先行把关作用,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地落实。以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业务管理能力突出、工作作风优良为标准加强学院班子建设,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双带头人”标准培育遴选支部书记,在教研室设置党小组,对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在全体党员中,先后开展了“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引领全院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党建+”大体系建设
与地方党委宣传教育等部门共建,建设“院政+院企+院社+院校”党建和教学实践基地。进行重大理论宣讲。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重要回信精神的学习宣传,7位教师受聘为临沧市委宣讲团成员,2名教师参与临沧云宣讲录制,1支志愿服务队5次前往临翔区镇村宣讲。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派出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实践研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科研骨干研修,举办临沧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训班,培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100余人次。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38项,其中教育部奖2人次,五省区奖2人次,省级奖10余人次。拍摄公开课《颂百年华诞忆佤山抗战》、微电影《忠党·铁梦》,获教育部二等奖、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好作品”奖。开展重点课题项目研究。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委党史研究室等有关部门,紧密结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积极申报“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边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等领域研究项目,教师立项在研各类项目40余项。充分挖掘临沧红色资源。与临沧市委宣传部一起聚焦传承弘扬临沧红色资源,建成“边境地区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与临沧市政协、临沧移动等开展支部共建,组织红色文化梳理,赴省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革命纪念地、革命人物故居(纪念馆)进行实践学习,把社会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营造党建统领,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育人氛围。2个支部获学校一流党支部培育单位,党员教师在云南省党建知识比赛中获一等奖,党建论文多篇获奖。
三、“党建+”大课堂建设
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共同体。根据《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与教务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积极参与指导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讲好“新生开学第一课”,用好“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讲授“清廉思政课”,承担临沧缅语骨干培训班、青马工程等培训,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学校“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作用,强化干部担当意识和教师的履职本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效果,为学校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